“‘两高’报告是有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独特优势和治理效能的好报告。”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高院院长张海波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的“两高”报告高举旗帜、主题鲜明,整体工作成效突出、亮点很多,分析问题直截了当、精准到位,谋划未来切口精准、举措实在,彰显服务大局担当,饱含司法为民情怀,体现公正司法追求。
围绕护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审判质效等热点话题,张海波介绍了过去一年来广东法院的担当作为、履职成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章程图/张梓望
越来越多港澳当事人将大湾区内地九市法院作为诉讼“优选地”
谈及广东法院在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的工作情况时,张海波表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过去一年来,全省法院以塑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中心任务,全面加强粤港澳三地诉讼规则机制衔接,务实扩大司法交流合作成果,全力构建跨境纠纷化解“优选地”,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区际法律服务品牌,以高质量司法推动大湾区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去年全省法院共审结一审涉港澳民商事案件1.3万件,占全国64.8%,办理国际区际司法协助案件3082件。
大湾区发展的核心是融合。在张海波看来,这一核心落到司法工作中,就是深化司法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特别是在制度“软环境”对接上取得突破。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粤港澳三地司法规则衔接已经从制度理论性研究进入实践,从更紧密的司法协助到构建涉港澳特别程序规则,再到规则的直接吸收借鉴。
张海波表示,广东法院还通过建设全省统一的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查明平台、发布中英葡三语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纠纷典型案例,依法准确适用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域外法审理涉外涉港澳案件等,持续推动内地与港澳司法规则衔接向纵深发展。目前,大湾区域外法查明平台资源增至376个查明案例、3万部域外法、近7万份裁判文书,聘请了30位港澳法律专家担任首批专家库成员,去年全省法院通过适用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域外法审理各类案件121件,其中涉及香港法和澳门法60余件。
当前,越来越多的港澳当事人将大湾区内地九市法院作为诉讼“优选地”。张海波介绍,广东法院持续扩大调解“朋友圈”,全面提升纠纷化解效能。建立全省统一的港澳调解员名册,聘请120名港澳调解员参与跨境纠纷化解。去年底,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探索吸纳香港国际调解中心、香港调解会等港澳调解组织为特邀调解组织,成为首个允许引入港澳特邀调解组织的试点地区。
不断强化公平竞争司法审查有效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
在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张海波表示,广东法院注重当好维护企业权益“压舱石”、做好护航转型升级“助推器”、搭好优化营商环境“暖心桥”。
司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严格依法、关键在实质平等。张海波介绍,为当好维护企业权益“压舱石”,广东法院不断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持续释放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权利、依法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不断强化公平竞争司法审查,有效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积极适用“活封活扣”、执行宽限期、“预处罚”、信用修复等执行措施,以能动执行为中小微企业纾困寻找“最优解”。去年,全省法院采取“活封活扣”释放涉查封财产价值127亿余元,执结拖欠企业账款案件25万余件,为企业追回债务1101亿余元。
在做好护航转型升级“助推器”上,广东法院全面服务“制造业当家”,常态化推进访企暖企、法治体检工作,提供“一事一策”“一企一策”精准法律服务。充分发挥破产审判“积极拯救”和“及时出清”功能,引导资源要素向先进制造业集聚,通过破产前调解、和解帮助267家中小微企业免于破产。
为搭好优化营商环境“暖心桥”线上股指配资,广东法院加强诚信激励,完善失信、限消退出机制,去年及时修复企业信用20.3万次。举办“民营企业家法院行”活动,邀请民营企业家走进法院,面对面听取企业需求,共寻企业发展之策。